这一年,江南泾县新来了一位姓周的知县。周知县上任伊始,便大手大脚地花银子,一时间,泾县百姓背地里都称呼他为“富贵知县”。
泾县城里有一个戏班,长年在景和戏园里唱黄梅戏,泾县城里的百姓时常前往景和戏园看戏。
这天下午,景和戏园里又有一场好戏开演了,随着剧情的展开,台下的戏迷们如痴如醉。这时,一声喝彩忽然响起:“好!”
戏迷们正看在兴头上,猛然听见这一声“好”,不免有被打扰的感觉,于是纷纷皱起了眉头,有几位戏迷甚至准备狠狠地斥责那喝彩之人一番。可大家循声一望,立即都不吱声了,因为那喝彩之人竟然是周知县—不知何时,周知县也到景和戏园里看戏来了。
只见周知县大大咧咧地坐在那儿,一边听戏,一边摇着折扇,身边的几位衙役不时地递上茶水、瓜子,听到高兴之处,他还跟着哼上几句……
戏唱完了,戏迷们正准备离开景和戏园,忽然,周知县大声冲着一位衙役叫道:“你去将那位唱小生的戏子叫来!”
戏迷们听了这话,都停住了脚步,想看看周知县命人叫来那位唱小生的戏子做什么?有的戏迷忍不住小声地猜测:“周知县该不是想找那位唱小生戏子的茬吧?说实话,他唱得不错啊……”
就在戏迷们纷纷替那位唱小生的戏子捏把汗之际,那戏子已经来到了周知县的面前。周知县把那戏子夸赞了一番,然后从一位衙役的手里拿过两锭银子,塞在了那位戏子的手里,道:“这是本官赏给你的!”众戏迷伸头一看,见那两锭银子竟是二百两。
戏子唱得好,戏迷给点赏钱,那是常有的事,但一般只赏几吊铜钱,最多也就一二两银子,像周知县这样一下子就赏了二百两银子,在景和戏园里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这事在泾县城里一传开,百姓们都说周知县出手真大方,真会糟蹋银子,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周知县出手大方、会糟蹋银子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半个月后的一天,周知县领着几位衙役上街闲逛。逛着逛着,他一抬头,看见街边有一家刘记绸缎铺,于是抬脚走了进去。
周知县在刘记绸缎铺里待了半个时辰,饶有兴趣地将铺里的各种绸缎看了个遍,一边看还一边说:“不错,真不错。”看完各种绸缎之后,周知县让刘掌柜把每种绸缎各取出三匹包好。围观的百姓心里头直打鼓:这周知县该不会仗着自己的权势白拿那些绸缎吧?
这时,却见周知县指着柜台上的算盘,道:“刘掌柜,你把账算一算吧!”
刘掌柜在算盘上一阵“噼里啪啦”,算好了账,随即大声报出了数目:“一千两!”
周知县从怀里掏出一张银票,往柜台上一放,然后命几位衙役扛着那几捆绸缎回县衙里去了。围观的百姓涌进铺里一看,那张银票的面额正是一千两,顿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这周知县真是大手笔啊,一下子就买了一千两银子的绸缎!”有的说:“这周知县真是大手大脚,连价都没还一下,就付了银子,太便宜刘掌柜了……”听了这些议论,大赚了一笔的刘掌柜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
周知县在刘记绸缎铺里买了一千两银子绸缎的事很快在泾县城里传开了,并传到了马掌柜的耳朵里。
马掌柜开了一家古玩店,这天上午,他的一位熟人见他没有打开店铺的大门,却在街上急匆匆地走着,便问他为何不在店里做生意,急着上哪儿去?马掌柜一本正经道:“我正赶着去做生意呢!”
熟人好奇地问道:“你去哪里做生意?”
马掌柜回答:“我去县衙里,去做周知县的生意。”
熟人更加感到好奇:“你去县衙做什么生意?”
马掌柜神秘地一笑:“当然是古董生意了!我打算邀请周知县来逛我的古玩店,万一他看中了店里的古董,我可就发财了!周知县银子多,出手大方,他赏了那位戏子二百两银子,在刘记绸缎铺里购买了一千两银子的绸缎……这些事我都听说了,周知县的银子真是太好赚了,我可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说着,马掌柜乐呵呵地继续赶路去了。
从那天开始,马掌柜便每天去一趟县衙,十多天后的一个上午,他终于如愿以偿:周知县领着几位衙役出现在他的古玩店里。
周知县在马掌柜的古玩店里东瞧瞧西看看,像是看花了眼,马掌柜跟在一旁,不时地夸赞他的那些古董几句,周知县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终于,周知县在一只大瓷瓶前停下了脚步,马掌柜不失时机地把那只大瓷瓶从古董架上取下,放到桌上,让周知县仔细欣赏。
欣赏了半炷香的工夫,周知县抬起头来问马掌柜:“这只瓷瓶卖多少银子?”
马掌柜连忙伸开手掌:“五千两!”
周知县点点头:“不贵,不贵!”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五千两银票,交给了马掌柜,然后命衙役将那只瓷瓶抱回了县衙。
马掌柜成功地从周知县的手里赚了一大笔银子之事,令泾县城里的许多商户眼红了起来,他们纷纷前去县衙,邀请周知县去他们的店铺“做客”,而周知县来者不拒,一一前往,大把地往外掏银子……
周知县如此大手大脚地花银子,百姓们议论纷纷:周知县来泾县上任之时,到底携带了多少银子?他这样大手大脚,银子怕是已经花光了吧?
百姓们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这天,周知县在县城里最大的酒楼“醉仙楼”里喝酒,酒至半酣,他忽然一拍自己的后脑勺懊恼地说道:“前些日子,我把从老家带来的银子几乎都花光了,若老家不送银子来,我可就没有银子花了!”
说着,周知县让酒楼掌柜拿来文房四宝,当众写了一封家书,然后让衙役立即送往他的杭州老家,让老家给他送十万两银子来。见此情景,陪他喝酒的那一桌人惊愕不已:这周知县太会花银子了,他家也太有钱了!
十多天后,十多位汉子骑着马,护送着一辆马车,进入了泾县县城,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县衙门前。而此时,周知县已迎了出来。
周知县指挥众人将马车上的十只大木箱搬进县衙。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两位汉子搬起一只箱子,可能是没抓牢,那只箱子重重地摔落到了地上,箱子被摔散了架,一堆白花花的银锭滚了出来,众人连忙一一拾起……
周知县的老家给周知县送来了十万两银子的事很快就在泾县城里传开了,商户们个个乐得脸上像是开了花一般,在他们看来,那些银子很快就要被他们赚入腰包。
就在那些木箱被抬入县衙的第三天晚上,一队人马悄悄地进入了泾县县城,围住了县衙。
那队人马是一百多里外的虎头山上的土匪,他们很快便撬开了县衙大门,进入了县衙大院。就在这时,忽见县衙四周亮起了一大片火把,官兵们团团围住了土匪,并与土匪厮杀起来。半个多时辰之后,土匪全部被擒。见此情景,周知县自顾说道:“如果我不假装那么大手大脚露财,怎能将你们诓进城来,又怎么能灭掉你们这股匪患……”
原来,虎头山地势险要、地形复杂,那股土匪盘踞山头多年,官府一直未能剿灭他们。周知县上任后,知道如果领着官兵硬攻虎头山,那么肯定会像几位前任一样,徒劳无功。于是,他装出一副大手大脚、非常富有的样子,赏戏子、买绸缎、买古董……最后,他造出从老家运来十万两银子的假象,终于将土匪引下了虎头山。
那股土匪在泾县城里安插有探子,周知县非常“富有”的消息早就被传到了虎头山,而当周知县的老家给周知县送来了十万两银子的消息传到匪首的耳朵里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趁着夜色下山,进入县衙,想抢走那十万两银子,不料却中了官兵的埋伏……
其实,周知县的老家虽然是富庶之地杭州府,但他家境却很一般,哪有那么多的银子可花?当然,他家也没有十万两银子运给他。他赏戏子、买绸缎、买古董等花费的都是官银,而那十只大木箱,除了被摔破的那只里面装满了官银之外,其余装的都是石头。
土匪被剿灭后的第二天,周知县亲自从刘掌柜、马掌柜等人的手里要回了银票,放回了县衙的银库,那些绸缎、古董等东西,他也一一亲自还给了原主。刘掌柜、马掌柜等人虽然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因为周知县把土匪剿灭了,保了地方的太平,他们对此也是毫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