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胎教 | 预产期计算器 | 安全期计算器 | 汉语字典
当前位置:小娃子 > 故事大全 > 故事荟 > 替父亲赎罪

《替父亲赎罪》故事荟

  2000年清明节前的一天上午,一辆小轿车开进了清河县石塘乡政府,从车上下来的是清河县统战部副部长程庄和台办主任姜明。乡长罗成见是县里来的两位领导,忙起身接待。程庄副部长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他们这次专程来,是因为石塘乡宝石村有位台胞要回来过清明节,要求乡政府和村里做好接待工作。
  
  因为宝石村去台湾的有六人,罗乡长就问这次回来过清明节的是哪一位?程副部长告诉他说:“这次回来的台胞名叫杜兴文。”罗乡长一听傻了眼,问:“杜兴文是谁?”因为宝石村六位赴台人员中没有叫杜兴文的。程副部长说:“杜兴文就是杜展鸿的儿子,今年36岁,在台湾出生的。”
  
  罗乡长一听是杜展鸿的儿子,猛吸了一口冷气,怔怔地看着身边的两位领导,自言自语地说:“杜展鸿的儿子……”他知道杜展鸿当年是宝石村的大地主,解放前夕在宝石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如今自己不敢回来,就派他儿子回来,不知玩什么鬼把戏?
  
  当年宝石村是个拥有600余户、3000人口的大村庄。一条宝石河从村中穿过,把宝石村分成东西两半。河东村民姓杜,五十来户人家,不足300人;河西有500余户,人口两千多,清一色姓许。别看河东户少人单,可杜氏官大、钱多。杜兴文爷爷的父亲杜先涛老爷子,是清朝皇宫的礼部尚书;爷爷杜可禧是民国初期教育部的副部长;他父亲杜展鸿在市里开一家很具规模的金银珠宝首饰商店,还是省联勤总部的上校团长。他家官运亨通,良田千亩,独霸一方。而河西许氏村民虽然人多,却都是缺田少地的贫下中农,还有不少是杜家的佃农。
  
  1949年,解放军打过了长江,杜展鸿惊恐万分,携带金银财宝和大小姨太太逃往台湾。他不甘心把带不走的固定资产留给那些赤贫,便下令一把火烧了学校、自家的房屋以及山林。风助火势,殃及附近数十间民宅。因为是深夜失火,村民们还在熟睡中,结果烧死了16人,烧伤43人,其中不少是住在他家的许姓长工。千顷山林也化为灰烬。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峡两岸民众恢复了往来。宝石村六位赴台人员先后回来了五位,有的还回来多次,而杜展鸿一次也没回来过,显然是畏罪心虚。这次派他儿子回来,不知他又要干什么?现在还要接待他儿子,这不是认贼为友吗?罗乡长就一五一十地向两位领导汇报了杜展鸿的情况,然后问:“这样罪大恶极的人,我们还要好好接待他儿子吗?”
  
  程副部长严肃地说:“他是中国人,中国人回自己的祖国不可以吗?杜展鸿犯的罪,怎么能扣到他儿子头上?别说是杜展鸿儿子回来,就是杜展鸿本人回来,我们也理应好好接待。党对赴台人员的政策是:不管他过去的罪过再大,只要他能痛改前非,不再与人民为敌,我们都欢迎。”
  
  罗乡长听程副部长这么说,只得无条件服从,可心里怪不是滋味,发牢骚说:“难道我们村烧死了16人、烧伤了43人就这样算了?不是说‘血债要用血来还’吗?”
  
  “住口!你怎么能这么说。”程副部长生气了,说:“只要他有悔改的诚意,不再与人民为敌,我们就既往不咎,照样欢迎。冤冤相报何时了?以和为贵嘛!”
  
  姜主任也开导说:“蒋介石发动内战,死了多少人?如果蒋介石当时停止内战,弃暗投明,党和人民也会谅解他的。”
  
  一席话如一碗醒酒汤,使罗乡长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可他仍有顾虑,说:“杜展鸿罪大恶极,很难得到民众的谅解,有些村民不会放过他的。万一有部分村民行为过激,出了什么事,我可担当不起。”
  
  姜主任听他这么一说,认为事态严重。个别村民不理解、出现过激行为不是不可能的。为了预防万一,当天下午就要召开宝石村村组干部会,先做好村组干部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强调党对赴台人员的政策,消除抵触情绪,这样才能万无一失。罗乡长当即带领乡干部来到宝石村,召集了村组及群众代表会议,经过讲政策、说道理、摆事实,与会人员思想基本通了。
  
  姜主任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要村组干部分头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对16位死难者的家属。干部们按会议提出的要求立即分头行动。
  
  清明节这天上午10时许,一辆小轿车开到了石塘乡政府门口。这时乡政府大坪上已聚集了好多人,多数是宝石村的村民。车门开了,下车的是县台办秘书长廖中平,还有一位西装革履,鼻梁上架着太阳镜。廖中平向民众介绍说:“乡亲们,这位就是宝石村杜展鸿的儿子杜兴文先生……”
  
  杜兴文向民众鞠躬致意:“父老乡亲们,我杜兴文为替父亲完成赎罪遗愿回来了……”
  
  “有罪的是你父亲,你父亲怎么不回来?赎罪能代替吗?”突然有人高叫。
  
  杜兴文抹了一把眼泪说:“不是我父亲不回来赎罪,父亲到台湾后不久,亲眼目睹了台湾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惨景,就心生悔意了。一次父亲外出办事,被歹徒抢走了身上的钱财,还险些丢了性命。他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家乡犯下的罪行,就想回老家向乡亲们请罪,可是在那个年代回得了吗?”
  
  “别听他的谎言!”又有人喊了起来,“两岸开放都十五六年了,怎么不回来?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杜兴文顿了顿说:“我说的是实话。两岸开放探亲后的1987年清明节,父亲要回来为无辜烧死的村民扫墓,机票都买好了。因为父亲的负罪感太重,觉得赎罪的机会终于到了,一激动就中风了,全身瘫痪。”说着就把1987年清明节前的飞机票递给了廖中平秘书长,说:“有飞机票为证,请验证。”
  
  廖秘书长一看,还真是一张没有登机用过的机票,他举起机票向民众点点头,示意不假,就把飞机票交回了杜兴文。
  
  杜兴文接过机票又说:“父亲中风后,怕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天天唠叨着要回家赎罪,叶落归根。他请来名医,一心要尽快把病治好回家请罪。这一治就是15年,病不仅没好转,还日益加重。一天,父亲把我叫到床前,说他好不了啦,自己没法完成回家赎罪的心愿,就要我回家替他向乡亲们请罪,并把请罪的事件写在纸上交给了我。”说着他泪水滂沱,泣不成声。
  
  他顿了顿,又拿出父亲写的纸片说:“这就是父亲的遗书。”说着把遗书交给廖秘书长,请他给大家念念。在场的人听了一片寂静,无不动容。
  
  杜兴文接下廖秘书长交回的遗书,举了起来,说:“乡亲们,我一定会按父亲的遗愿一一照办,请乡亲们相信我。”
  
  中午,乡政府设宴招待杜兴文。下午,罗乡长陪同杜兴文回到宝石村。因为他家的房屋都烧了,只留下一间杂物房,罗乡长就把他安排在村委会的客房睡。杜兴文坚持要住杂物房,说住自家的房子亲切,有回家的感觉。罗乡长见他说得那么认真,就让村委会打扫整理屋子,拿来了被席,把杜兴文安顿好。
  
  不几天,杜兴文要在西河村建一栋房子,乡政府一次性批给他6000平方米地基。这下民众议论开了,说:他怎么要在老家建房子?难道他真的要回老家住?就是要回来,怎么不在县城买豪华别墅?就是要扎根老家,也不需要6000平方米呀?怎么不建在河东杜氏家族地盘上,而建在河西许氏家族地基上?一个个谜团接踵而来,使大家想不通,解不开。
  
  一切就绪后就破土动工。首先沿着6000平方米地基边缘砌起了高墙,封闭式施工。村民不解,反映到乡政府说:“杜兴文建的是什么房,砌那么高的墙,神秘兮兮的。”罗乡长解释说:杜兴文建房是经过县政府同意的。劝村民不要论长道短,总不会是建炸药库。
  
  村民们听了罗乡长所说,也不好再说什么,就翘首看着房子一层层高起来。五个月后,一座五层楼房拔地而起,村民们见了喜忧参半。喜的是,山旮旯里总算有了高层楼房;忧的是,他建这么大的楼房是不是在村民们面前耍威风?
  
  几天后,杜兴文领着6个泥瓦石匠来到石塘村的秦娥大山。秦娥大山是石塘村山岭中的最高峰,山高林密,怪石嶙峋,山势险峻。那里有他爷爷的祖坟和他父亲的坟墓。工人们来到坟前,按照杜兴文的指令开挖祖坟。村民们一看傻了眼,杜兴文哪里是回来替父亲赎罪的,是来重修杜家的祖坟呀!重整祖坟一定是在台湾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要祖宗保佑杜家,逢凶化吉,后代兴旺发达,重振威风。这还了得!村民们想要制止他的行为,就把这事反映到乡政府,说要戳穿杜兴文的阴谋。
  
  罗乡长知道这事激发了众怒,不做好解释工作将要引发一场冲突。他劝村民别着急,先观察几天,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发现他有什么不轨行为,抓到把柄再处置他也不迟。村民们认为罗乡长说得在理,便没有去惊动他。
  
  杜兴文见村民非常安静,没什么动作,挖开了爷爷的祖坟后,回过头来又挖开了父亲的生墓(人在世为自己修建的坟墓)。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父亲死了,要把骨灰运回来安葬,叶落归根嘛!这倒没什么。可是要安葬父亲的骨灰,骨灰运回来了再挖也不迟呀?骨灰还在台湾就挖开“生墓”,有点不可思议。但村民们还是没去惊动他,暗中注视。
  
  只几天时间,挖开的祖坟也好,生墓也罢,又照原样做回去。这是为什么?是向坟墓里藏什么东西,还是取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正在议论时,村里的贡生大叔神秘兮兮地说,前天深夜,他起来上茅坑,见杜兴文一个人肩上扛着什么东西回家呢!
  
  “扛的什么?”有人问。
  
  “不知道,那东西扁扁的,约3尺长,用一块红布裹着。”贡生大叔说。
  
  “扁扁的,3尺长,难道是刀?是杀人的大刀?”众人惊呼。
  
  “他这不是暗藏武器吗?怪不得他坚持在自家杂物房里住,每日早出晚归的。不行,一定要把这重要发现报告县公安局。”贡生大叔急促地说。
  
  第二天,贡生大叔和几位村民走进了县公安局,把杜兴文在老家挖祖坟掏生墓取神秘东西的事说了,并猜测可能是暗藏的武器。
  
  公安局陈局长听了乡亲们的话说:“你们反映的情况很重要,对杜兴文的行动公安部门早就注意上了。”他叫乡亲们放心,不要去议论,以免打草惊蛇,到时候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乡亲们听了陈局长的话,对视一笑,意思是不出他们所料,果然有情况。
  
  不多久,西河村建造的房屋完工了,拆除围墙后,一栋5层大楼呈现在眼前。楼前是一个大操场,还有篮球架,不像是家庭住房,倒像单位的建筑。
  
  大楼峻工举行了落成庆典,县、乡有关领导都来了。会场里鲜花艳丽,彩旗飘扬。主席台上坐着县统战部程副部长,台办姜明主任和廖中平秘书长,石塘乡罗成乡长主持会议,台下是几千名宝石村的村民,主席台两边是民乐队,高音喇叭播放着喜庆欢快的乐曲,一派欢乐气氛。
  
  上午9时,罗乡长宣布大楼落成庆典仪式开始,顿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随后由县统战部程副部长讲话,他扫视了全场一眼说开了:
  
  “乡亲们,这栋大楼是杜兴文替父亲赎罪的第一件事。”说着掀开大门边牌子上的红绸,“宝石村学校”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村民们才知道这座大楼是宝石村的校舍,顿时爆发出一片赞扬声,掌声经久不息。从这气氛中可以看出,村民们对杜展鸿的仇恨心理少了许多。
  
  程副部长向民众摆了摆手,又说:“宝石村学校是杜展鸿老先生当年烧毁的,村民们为了孩子能上学,重新建起了校舍。那个年头所建的校舍是土坯结构,到今年近50年了,成了危房。杜兴文建起这幢钢筋水泥校舍,真是雪中送炭呀!这事我就不多说了,等会请杜兴文先生作详细的介绍。”
  
  接着是姜主任、廖秘书长及群众代表讲话。最后罗乡长高声说:“现在请杜兴文先生讲话。”
  
  杜兴文先生在一片掌声中走上主席台,向村民挥手致意,轻咳一声,清了清嗓门就说开了。他首先把父亲当年离开大陆时放火烧村犯下大罪,到台湾后看到民不聊生景象后幡然醒悟,决心赎罪的情况又说了一遍,说自己这次回故乡就是要替父亲完成赎罪的心愿。他拿出父亲的遗书说:“这份遗书上赎罪内容共有九件,要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于是他把父亲遗书一字不漏地念了一遍:
  
  第一件,重建宝石村学校,并建一栋“农民科技馆”和一栋“老年活动中心”;第二件,把文物、国宝交还给政府;第三件,建一座宝石山陵园,把烧死的16位乡亲安葬在陵园里,以便祭祀并告诫后人;第四件,给当年16位死难村民的家属每户发抚恤金10万元,给43位烧伤村民每户补助2万元;第五件,将宝石河的石板桥改建为公路大桥;第六件,将宝石村到乡政府6华里的简易公路拓宽成水泥公路;第七件,号召民众将烧毁的荒山开垦出来种果茶,让民众富起来。每开垦1亩荒山补助2000元;第八件,奉上1000万元作为宝石村的教育基金,鼓励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培养成有用人才;以上八件事完成后,就将他父亲杜展鸿的遗骨运回故乡安葬,完成“叶落归根”的心愿。这就是第九件。
  
  读完遗书,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杜兴文热泪盈眶,也跟着鼓掌,再三向村民鞠躬致意。
  
  掌声停了,杜兴文继续说:“第一件建校舍、第二件把文物国宝交还给政府都已完成。”村民们一听文物国宝交还了政府,一片愕然,怔怔地看着他。杜兴文指着主席台旁边桌上的一块红布,说:“请将红布掀开。”一位公安人员上前掀开了红布,大家看见桌上摆着三件东西。
  
  杜兴文拿起第一件,是一对金光灿灿的麒麟。他说:“这是一对黄金铸就的麒麟,每个重750克。是我曾祖父杜先涛在朝廷为官时,趁清朝倒台混乱之际‘顺手牵羊’而得。他死后,这对金麒麟就成了老爷子的随葬品。”
  
  杜兴文又拿起摆在中间的一个托盘,说:“这是一套酒具,酒杯、酒壶全是白玉制造。这套酒具是我爷爷杜可禧在民国初期任教育部副部长时,西安市一位富豪为收买爷爷送的,要爷爷将他儿子收入清华大学。当时那富豪也不知这套酒具的价值。后来才知道,这套酒具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妃饮酒的专用品。于是也成了我爷爷的随葬品。”
  
  最后杜兴文拿起一把大刀,说:“这把刀名叫‘飞云刀’,锋利无比,吹发即断。说起来这‘飞云刀’还有一番趣闻。当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走进一座大山,和随从走散了,迷失了方向,饿了两天两夜。第三天看见对面山脚下有一户人家,乾隆皇帝走进去,见有一位老妇,就向老妇讨要吃的。老妇就把留给儿子吃的一碗熟红薯端给他吃。乾隆皇帝不知是什么东西,一入口就感觉非常好吃,不一会儿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他在皇宫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却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红薯,就问老妇:‘那是什么东西?这般好吃。’老妇说:‘这东西叫红薯。不是红薯好吃,是你饿得慌,饥不择食呢!’正在这时一汉子走了进来,老妇对乾隆皇帝说是她儿子。乾隆皇帝见老妇儿子身背猎枪,手握长矛,知道是以打猎为生的猎手,忙说:“好汉,你母亲留给你吃的红薯被我吃了。”老妇忙接话说:“山上野果子多着呢,他饿不着。”儿子见母亲这么说,也只好说自己在山上吃过了。
  
  乾隆皇帝很受感动,为答谢老妇就把他随身带的‘飞云刀’送给老妇的儿子。老妇和儿子不知道带刀人的身份,自然也不知道刀的价值。其后人将这把刀代代相传,后来被杜展鸿发现,就以5块银元强行收买了。
  
  杜兴文说完这段趣事,就言归正传,说:“宝石村后山有块巨大的石山,颜色乌黑,形如海龟,名叫‘龟石山’,据说是块风水宝地。在那里安葬死人,后人将人财兴旺,逢凶化吉。我父亲就想霸有这块风水宝地,当时局势混乱,他怕宝物被别人夺去,就造了一座生墓,把‘飞云刀’藏在里面,也是将来父亲的随葬之物。”
  
  大家听得入了迷,一个个惊叹不已。杜兴文按照父亲的遗嘱开坟挖墓取出文物,本已送交到公安局,为了使民众相信,今天公安局把三件国宝拿出来展示,证实杜展鸿赎罪的诚意。
  
  贡生大叔问:“你既然是代父亲献国宝,何必偷偷摸摸挖祖坟?只要说一声,我们都会来帮忙的。”
  
  杜兴文笑了笑说:“正因为三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怎能大张旗鼓地开挖?”他问贡生大叔:“你可知道那些帮我挖坟取宝的是什么人?”贡生大叔摇摇头。杜兴文指着身边的公安人员说:“就是县公安局的便衣警察呢。”
  
  替父亲赎罪字数:1362来源:故事林2011年24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贡生大叔听了这才恍然大悟,难怪陈局长说公安局早就注意他了,并叫他们不要去议论,以免打草惊蛇,原来他们是“一伙”的。
  
  有村民又问:“取宝为了安全,秘密行动可以理解,可是建宝石村学校为何也神秘兮兮的?”
  
  杜兴文说:“因为我父亲罪孽深重,怕村民接受不了父亲赎罪的诚意,会产生误解,才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商议,采用封闭式施工,等校舍建成再公开。”
  
  谜底终于解开了,杜兴文又说:“其他几件事正在进行之中,如‘农民科技馆’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建完校舍后已动工了;‘宝石山陵园’已规划了山头,坟墓石料已采集到位;扩建简易公路、改石拱桥为公路桥的施工队,昨夜已到达乡政府;当年死伤者家属领取死难抚恤金和烧伤补助一事,散会后可到乡政府财务办公室领取;开垦荒山的补助,验收后立即发放。以上八件事预计五个月内完成,也就是明年春暖花开阳春三月的清明时节,那时就着手办理第九件事:将我父亲杜展鸿的骨灰运回宝石村老家安葬,叶落归根。”
  
  罗乡长宣布校舍峻工庆典结束,顿时锣鼓阵阵,鞭炮震天。
  
  校舍峻工庆典结束后,剩下的其他项目也在紧张地进行。经过5个月的运作,所有项目顺利完成。
  
  2001年4月1日,也就是清明节前三天,杜兴文父亲杜展鸿的骨灰运回来了,要在清明节这一天将其移葬龟石山的“生墓”里。村民们听说清明节上午安葬杜展鸿的骨灰,都自发地前去送葬,有的送去了香烛,有的送去了花圈,个个手持白色纸花,根本没把杜展鸿当成有罪的人,而是在送一位受人爱戴的友人。从这场面看,已经消除了历史造成的仇恨,化干戈为玉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送殡队伍到了龟石山墓前,一看都傻了眼。原来在杜展鸿坟墓左侧有尊石像,跪在地上,面向宝石村,低垂着头,满脸泪痕,右手虔诚地举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请罪”二字。不难看出,这正是杜展鸿的雕像。石像旁另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杜展鸿犯下的滔天大罪的条文,一字字、一句句血泪斑斑,扣人心弦。
  
  送葬的村民们个个泪水涟涟,议论开了:
  
  “杜展鸿是有罪,可是他已经觉醒了呀!为村里做了这么多件好事,诚心悔改,难能可贵呀!”
  
  “他的错也有历史原因,谁不会犯错,能改就好,既往不咎嘛。”
  
  大家你一言他一语的,就要把杜展鸿跪着“请罪”的石像搬掉。杜兴文说什么也不让搬,说:“这是父亲遗书上写的第九件事,也是父亲的遗愿,我只能无条件照办,若搬走了,父亲在九泉之下会不安的。”
  
  乡亲们为了尊重杜展鸿的心愿,没有搬开石像。几天后,就在杜展鸿石像前另雕了两尊石像,一男一女,男的是村里的许正珠,女的是八旬老妇陈庚凤。因为许正珠的父亲和陈庚凤的丈夫是当年被烧死的16人中的两位。这两尊石像的造型是俯身伸出双手要搀扶杜展鸿起来。身边也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杜展鸿赎罪的诚意,把九件事刻在上面。
  
  一边石碑上刻的是杜展鸿的罪行,一边石碑上刻的是杜展鸿赎罪的九件好事,两块石碑让后人看了深受教育,民族要以和为贵。
  
  几年后,宝石村开垦的荒山上果树挂果,茶园飘香,过去的穷山沟变成了富饶的山村。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村民自发地上山为杜展鸿扫墓。

故事分类

故事荟•猜你喜欢

实用查询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英语单词大全 英语近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在线组词 近义词大全 反义词大全 英文缩写大全 故事大全 造句大全 简繁字转换器 拼音在线转换 数胎动 安全期计算器 排卵期计算器 孕产期计算器 怀孕40周 2024年清宫表
©2024 小娃子  版权所有  小娃子 育儿生活实用查询工具